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

何れ菖蒲か杜若? 是菖蒲、還是杜若?

いずれアヤメかカキツバタ?
何れ菖蒲か杜若?

是菖蒲,還是杜若?這個問題要回答的話,比想像中的複雜。
首先來個名詞解釋。

菖蒲:
1.     あやめ(ayame),鳶尾科鳶尾屬,廣義來說包涵了花菖蒲、杜若和鳶尾這些鳶尾科鳶尾屬的植物;狹義來說,這個念法的現在是和杜若容易被搞混的、比杜若和花菖蒲稍微樸素的菖蒲。以下簡稱「菖蒲Ⅰ」。

2.     しょうぶ(shoubu),里芋科菖蒲屬,是指有長得像香燭一般花穗、葉片細長、55日端午節句時可丟入浴盆裡泡澡(菖蒲湯)的菖蒲,生長在淺水、濕地裡,常見於水池、沼澤畔。整株有香氣,根可以製成香,即日本香道中、夏季品香的代表「菖蒲香」,沉穩的香氣可以讓煩躁的心平靜下來。以下簡稱「菖蒲Ⅱ」。

杜若かきつばた(kakitsubata),鳶尾科鳶尾屬,也稱為燕子花(和中國的杜若、燕子花不同)。

花菖蒲はなしょうぶ(hanashoubu),鳶尾科鳶尾屬,由野花菖蒲(のはなしょうぶ)培養出的各色園藝種。

區分的方式簡單來說,菖蒲Ⅰ生長在排水良好的土地上,討厭太濕的環境,常見被種植在一般田裡、庭院裡;杜若花菖蒲則生長在濕草原、濕地上。

 菖蒲Ⅰ的花瓣基部為黃色和紫色網紋構成的「虎斑」模樣,莖上方、連接花朵的部份會帶紅褐色,葉片細長;杜若花瓣基部是白色至淡黃色的細長菱形眼,葉片較寬;花菖蒲的花瓣基部則多為明顯的黃色,葉片細長且中軸的葉脈明顯。

 菖蒲Ⅰ為紫色,杜若為藍紫色、紫色,花菖蒲由於人工多次交配改良,顏色就更多了。另外在日本還有「射干(ジャガ,iris japonica)」、黃菖蒲等等,花形也類似,同是鳶尾科鳶尾屬的花;特別是白花射干長得非常可愛,像是穿著白色毛邊裙跳舞的年輕姑娘,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一下圖片。


即使上面整理了一些簡單的辨識重點,但因為顏色、花形都太像了,所以還是很容易把菖蒲Ⅰ杜若混淆,這就是為什麼要說「いずれ菖蒲か杜若?」的原因了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「兩者非常相似,不知道該如何分辦」。但除了前面的敘述之外,還有另一個解釋:「有兩位都長得十分美麗的女子,二者只能擇一,不知道該選擇誰」,引申對於兩種以上美好的事物難以取捨」。



怎麼牽扯到美女上頭了?其實這句日本俗諺來源不明,大部分說法是跟下面的故事有關:

平安時代末期,近衛天皇在位,但是由鳥羽上皇院政(當時常見的情形,之前的天皇傳位給後任,卻退而不隱,仍然持續掌握大部分政治權力)。鳥羽上皇後宮的藤壺有一絕代佳人,名叫菖蒲御前(あやめおまえ),風姿綽約、傾國傾城,卻又不單只是空有姣好臉皮的美女,心思也玲瓏剔透,因此受到上皇的疼愛。

當時身份高貴的女子在外人面前是不能露出臉孔的,常常是端坐在竹簾、几帳、屏風等等後面,並用扇子遮掩著臉龐,只能由簾後傳來的言語、飄散的薰香、頭髮和衣物摩擦聲、移動時變化的光影等等想像佳人容姿,似有若無地讓人心癢;或是只能隔著遙遠的距離、稍微偷瞧深閨裡的佳人。像是看到了卻又看不到、讓人想像無限膨脹;許多男子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只看過女子模糊的身影,甚至未曾謀面,單憑著眾人之間的傳言,自己一陣胡思亂想,就對某個女子產生愛慕之情,因為腦中盡情將對方理想化之故。

當時源氏一門中有位擅長弓箭的武將兼有名的歌人——源賴政大人也是如此,偶然聽見菖蒲御前的聲音,自此失魂落魄、墜入愛河。賴政寫了許多情書偷偷送到菖蒲御前那裡,卻得不到美人隻字片紙,這樣的情形持續了有三年之久,到後來連鳥羽上皇也對此事有所耳聞。


某日,近衛天皇居住的紫宸殿天空上方出現異象,每天晚上由東北方天空飄來一團黑雲,雲中傳來恐怖古怪的鳥叫聲,讓近衛天皇嚇得膽顫心驚,夜夜輾轉難眠,因此恐懼生病,即使施藥或請來高僧祈禱加持都未見好轉。

東北方是所謂的艮位,也就是鬼門的方位,眾人相信是妖魔作怪;而古有對空鳴弓嚇阻怪事的前例,為了除去心頭大患,天皇命令手下強弓手源賴政對付妖怪。賴政和隨從豬早太帶著弓箭守在紫宸殿外,到了深夜,東北方的天空果然又出現黑雲和鳥鳴怪聲。賴政拿起白鳥羽毛作成的箭、搭上家傳的名弓,凝神諦聽後朝黑雲所在的方向射去——只聽見伴隨著淒厲的悲鳴聲,一團黑影從雲中墜落。

眾人跑到黑影墜落的方位尋找,發現原來那是名為「鵺(ぬえ」的妖怪。鵺的外表非常奇特,有猿猴的頭、狸貓的身體、老虎的四足和蛇的尾巴,而令人不愉快的聲音則像一種叫做虎鶇的鳥。賴政的隨從豬早太立即補上幾刀了結掙扎的怪物性命。因為害怕鵺死後作祟,京都的人們將牠的屍體搬上小船推落鴨川,讓牠隨流水漂流,流到大阪出海、據說又向西漂到蘆屋川和住吉川之間,被村人撈起埋葬。現在許多地方都有鵺塚,通常不是和鵺有關、就是和源賴政有關。


源賴政消滅了鵺,使天皇的病不藥而癒。聽聞消息的鳥羽上皇龍心大悅,御賜紅袍一件(紅の御衣)並親自為源賴政披上。又,賴政這次立下大功,即使給予加官或是封國都不足以獎賞;苦惱之餘,上皇想到賴政愛慕菖蒲御前一事——那麼就把美人送給賴政囉?可是不知道是捨不得美妾、還是純粹玩心大發,總之上皇設下了一個關卡,故意要擾亂從未見過菖蒲御前真面目的賴政,不輕易將美人送入賴政懷抱。

五月五日端午節句當天,除了菖蒲御前之外,上皇又命人從後宮三千佳麗中精挑細選幾名(有的說法是2名、也有多到11名之譜,眾說紛紜)與菖蒲御前年齡、身形相當的女官,外貌也都是萬裡選一的國色天香。包括菖蒲御前在內的所有女官都穿上同樣的衣服,走入清涼殿內廂,在撚入金線的華麗紗簾後一一落坐,並且維持態度平靜不動聲色、不露出半點蹊蹺。

然後派人將賴政召至清涼殿外廂,一名更衣(女官名)作為上皇的敕使,此時才將上皇的旨意告知賴政:「今夜上皇要給大人的獎賞,就是在這淺香之沼裡的菖蒲,若您能親手將她從這些女官之中選出,那麼她就是您的妻子了。」語畢,更衣引導賴政走到內廂;在那裡,從朦朧薄紗之後伸出纖纖素手等待的,是個個正值二八芳齡、擁有筆墨難言驚人美貌的女官們,加以綾羅綢緞、點綴以金翠,映襯杏眼桃腮,愈發流露出嬌媚神色。

一下子面對這些窈窕淑女,饒是賴政身為堂堂武人,也不免心慌意亂、目眩神迷,更何況他從未真正見過菖蒲御前一面,又如何能從這些美女中正確選出那位思慕已久的佳人?而鳥羽上皇打的正是這主意,賴政選中的話,就算是玉成一件好事;若賴政選錯的話,就和眾人一起好好地取笑他,這位連自己所愛的人是什麼樣子都搞不清楚的冒失鬼


看到賴政慌亂的模樣,一旁的更衣打趣道:「淺香之沼的水位增高了,讓人分不清(哪株才是菖蒲)呢。」

賴政由此話得到靈感,當下作成一首和歌:「五月雨に沢辺の真薦水越えて何れ菖蒲と引きぞ煩ふ」。


五月雨,唸作「さみだれ」,這裡的五月是指日本以前使用的陰曆五月,相當於現在的六、七月左右,正好是雨量豐沛的梅雨時節。真薦,也寫作「真菰」,唸作「まこも,是禾本科的植物,長在水岸邊,葉片細長,秋天時會長出穗狀的花序。煩,唸作「わづら」,感到苦惱、困擾的意思。整首和歌直譯的話,就是「五月的連綿大雨,使得沼澤池水增加,淹至岸邊的真薦;到底哪株是菖蒲呢,真是困擾啊!」原本菖蒲和真薦的葉子就很像,都是細長的葉片,只是菖蒲長在水裡,根部沒入水下,只有葉子伸出水面,而真薦則是長在岸邊,根部沒有被水淹沒。但是梅雨使得池水漸漲,漫過真薦的根部,這時要分辨何者是菖蒲、何者是真菰,就非常困難了。而這首和歌背後還有賴朝的隱喻:五月雨,象徵鳥羽上皇的作弄,阻撓賴政的愛情。真薦,則象徵菖蒲御前以外的女官

而先前更衣提到的淺香之沼(浅香の沼),也稱作「安積の沼」,念法都是「あさかのぬま」,是古代「阿尺(あさか」的一個非常廣大的沼澤,現在已經消失了,遺跡的地理位置在現今的福島縣郡山市。據說古代這個沼澤以水邊生長了許多「菖蒲」聞名,但是正確來說到底是菖蒲Ⅰ菖蒲Ⅱ,還是花菖蒲射干,甚至是真薦,目前還有許多爭議。個人看資料後,傾向於平安時代之前有名的為花朵不明顯的菖蒲Ⅱ、之後可能漸漸長了許多花菖蒲射干,名氣才被那些花朵比較美麗的植物取代。


回到故事。賴政聽到有機會讓菖蒲御前成為他的妻子時,應該是又驚又喜吧,然而他的滿心喜悅,卻立刻被接下來的情形給潑了一盆冷水,從慌張、煩躁,到無奈;這首和歌除了巧妙地將季節風物、譬喻結合之外,也讓人感同身受地點出賴政的心情

當時有許多殿上人也在場,賴政被捉弄時他們在一旁竊笑、或作壁上觀;聽到和歌之後,近衛關白殿(天皇之下第一位,擁有實質的最高政治權力)感嘆賴政除了武藝高超、連文學的才華都如此高明,於是從人群中走出,親自拉著菖蒲御前的衣袖,將她帶到賴政的面前:「這位就是令你魂牽夢縈的意中人,現在她是你的妻子了。」(我想除了被賴政的和歌感動之外,也可能對自己和其他人的隔岸觀火感到有一點羞恥;或是從賴政的和歌裡聽到對上皇的不滿,於是趕快跳出來打圓場,給上皇和賴政都有台階下。)


這個故事就是「何れ菖蒲か杜若?」的「何れ菖蒲‥‥」的由來。但是前面也有說過,這個故事裡的「菖蒲」,我推想應該是菖蒲Ⅱ,就是沒有美麗的花朵,只有長得像香燭一樣柱狀花序的菖蒲。因為五月時節,有花朵的菖蒲已經開花了,怎麼會和真薦分不清呢?而且日本的五月端午節句行事是承襲自中國,中國端午的代表是菖蒲Ⅱ,而不是花菖蒲菖蒲Ⅰ雖然感覺上,如果要形容一位美女,還是以花朵比較貼切,但是若說以菖蒲Ⅱ的香味代表美女,也未嘗不適合。至於後來的「何れ菖蒲か杜若?」,這裡的菖蒲已經和語源的菖蒲2不同,指的是菖蒲Ⅰ或是花菖蒲,算是被借走之後反而取代原主的例子了。



其實不管是前面提到的「淺香之沼」裡的植物,還是賴政的和歌裡的「菖蒲」,到底明確地是指什麼,除非回到千百年前直接採集樣本,或詢問賴政本人,否則謎底仍舊是眾說紛紜。我想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,可以推測為以下幾點:

  1. 古人也弄錯了

    古代的植物分類、分辨方法,與現代相較,一定較為模糊、粗糙,所以首先他們到底有沒有把植物認錯,就已經是個變因。更何況有可能識字者不多,大家口述傳唱,從第一人傳到最後一人的途中,不知道經過多少變化,就算有文字,但每個傳遞者自己的解釋也可能不同,這又是一個變因。
    再來文字和念法也一直改變,所指的東西也一直變化,更叫人無所適從。原本漢字寫作「菖蒲」、念法為「あやめ」的是指花菖蒲。但是中國的「白石菖(即菖蒲Ⅱ」傳進日本之後,因為有相同的字,在書寫的時候發生了謬誤,把「菖蒲」這個名字戴到「白石菖」的頭上,所以這時候的白石菖也叫做菖蒲,也唸作「あやめ」;有時為了分別,會把有漂亮花朵的叫做「花菖蒲(はなあやめ)」,沒有花朵的叫做「菖蒲草(あやめくさ)」。後來中國菖蒲漢字的發音也傳到日本,於是這時候「菖蒲」的念法又被替換成和中國念法相近的「しょうぶ」,所以「花菖蒲」就被唸作「はなしょうぶ」。

    而現在叫做「菖蒲(あやめ)」的菖蒲Ⅰ,在古代是沒有名字的植物,直到江戶時代,因為花菖蒲在人工繁衍培育下有許多品種,受到武家的喜愛,連帶和它相似的菖蒲Ⅰ也受到注意,這時才把「あやめ」這個名字套在它頭上,成為今日的菖蒲。光是念法就經過這麼多變化,在這之中一定多少會有認知的不同,這又是一個變因

  2. 物換星移

    古代的淺香之沼現在的樣貌已經和千百年前不同。而千百年經過,每個時期在淺香之沼所在地生長的植物也不一定相同,所以拿現在、或是幾百年前紀錄的植物來探討,也不一定和更早以前的植物相同。更何況過去的文字圖繪經過歲月更迭,能流傳下來的又有幾多?


探討下來,光是變因就有這麼多,歧路亡羊,要一一溯源回去,只怕已經是不可能了。所以「何れ菖蒲か杜若?」裡面的菖蒲和杜若,到底是指哪種植物?謎底為何,怕是就像這句話一樣,永遠難以分辨了。



創用 CC 授權條款
何れ菖蒲か杜若? 是菖蒲、還是杜若?nananlovekyoto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3.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
此作品衍生自nananlovekyoto.blogspot.com

1 則留言:

cato 提到...

感謝您的詳細解說。
請問背景的竹林是在高台寺嗎?
我在奇美醫院上班。